向阳而生 逐光而行(罗爱凤)
指缝很宽,时间太瘦,悄悄从指缝间溜走。2005年9月,我荣调到中共吉首市委党校工作。掐指一算,居然有了17年之久。17年间,我从一个职校人,蜕变成了一个党校人。在蜕变的过程中,有许多感慨、许多期待、许多向往……有过步履维艰的彷徨、有过孜孜不倦的追求、有过脱胎换骨的蜕变,同时也取得过骄人成绩,获得过异口同声地称赞……但无论是在低谷、困境、险峰,还是在高峰、顺境、坦途,我始终扎根在党校这块土壤中,向阳而生,逐光而行。
近水楼台先得月 向阳花木易为春我是学心理学专业的,十多年的职校生涯,上课对我来说,就是烂若披掌、驾轻就熟的事,选课题、备课、写讲稿……这一切的一切,都是信手拈来、易如反掌。然而来到党校后,随着教学对象和内容的变化,一时间我简直摸不着北!本来已是战战兢兢、如履薄冰,再加上刚刚到党校上班,学校就决定我要一个月后去参加湘西州党校系统的教学比赛。那种惶恐不安的情绪,立马笼罩全身。但是“虎瘦雄心在,人贫志气存”,既然单位已经推荐我参加教学比赛,我就要不遗余力地去完成这项任务。真的要感谢校领导,给我参赛的机会,让我有幸结识了我一生的良师益友--中共湘西州委党校谭和平教授。在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里,他毫无保留、倾情相授,直言不讳、言传身教、尽心尽力、手把手教我,使我快速成长起来。他不仅教会我怎样选好课题、收集资料、写好讲稿、制作课件、上好课……而且,从他身上,我学会了付出、感恩、严谨;懂得了讲规矩、知敬畏;领悟了严于律己、宽以待人的道理……从谭教授身上,我看到了只有勤耕不辍,方能志存高远的努力方向,看到了豁达大度、与人为善的智慧,看到了不敢告劳、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,看到了作为党校教师要坚持党校姓党、把党的旗帜亮出来的责任与使命……通过一个月的努力,我不仅充满自信地走上了全州党校、行政学院(校)系统第九次教学比赛的讲台,而且荣获了一等奖,并作为县市级党校的唯一代表参加全省党校、行政学院系统第七次教学比赛,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。为学校争了光,为湘西州添了彩。近水楼台先得月,向阳花木易为春!圆梦党校,惊见花开!感恩我的偶像、我的阳光、我一生的良师益友——谭和平教授!
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来党校前,我已是一个“赞誉有加”的人。曾获得“湖南省优秀班主任”“湘西州十佳德育标兵”“优秀共产党员”等30多项荣誉。常言道:自知者英,自胜者雄!我十分清楚:过去的成功并不能增加未来成功的概率。来到党校后,想要达到“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”的境界,我不怕重来,更有从头再来的勇气,大不了屡战屡败,然后屡败屡战,直到实现自己的目标。我制定了短期目标——力争在半年内成为一个能站在党校讲台上的合格教师,中期目标——力争在三年内成为一个受学员欢迎的老师。“凡事豫则立,不豫则废。”“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”!梦在前方,路在脚下。为了实现目标,我开始用行动多管齐下地淬炼、羽化自己。一是努力成为一个政治过硬、信念坚定的党校人。作为党校的一名教师,必须坚持“党校姓党”的原则,必须加强政治学习,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养。来党校的前三年,我几乎不敢远游,怕浪费时间,经常关起门来补习中国共产党党史、政治理论、时事政治等知识。不断增加自身的政治理论知识,增强自身的党性修养,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政治过硬、信念坚定的党校人。二是努力成为一个洁己奉公、正气充盈的党校人。党校姓党,我们是锤炼党性的钢铁熔炉,我们是理论宣传的前沿阵地。作为一名党校教师,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清正廉洁,我十分清楚,只有自己做到洗手奉职,才能让大家信服你。正所谓:其身正,不令则行!因此,在日常工作、学习、生活中,我时刻按照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,努力让自己向善、向上,坚决执行八项规定,不越雷池一步、不贪一分不义之财。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洁己奉公、正气充盈的党校人,“德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!以自身的正气来感召人、教育人。三是努力成一个学而不厌、诲人不倦的党校人。我教学的座右铭是: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!党校的老师,面对的是广大党员干部中的“精英”,他们中有很多人的学识水平、实践能力都不容小觑,可谓是藏龙卧虎。在党校要想把课上得深入人心,让学员学有所得、学有所获、学有所悟,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必须本着: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”的理念,一丝不苟地认真对待教学工作。第一,做到“三个精心”。通过自学、听课、交流、调研等方式,沉下心来学习,真正做到“三个精心”。即精心选题、精心备课、精心授课。把了解学员当成备课的一部分,力争做到,所上之课是学员所需,能帮助学员解疑释惑。有的学员说:罗老师能把这样抽象、枯燥、乏味的概念和知识点讲述得绘声绘色,有滋有味,通俗易懂,感觉是满满的干货,满满的震撼,满满的启发,有思想的激荡和心灵的共鸣……第二,做到创新思路、另辟蹊径。常言道:教学有法,但无定法。为了把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到位,让学员入心、入脑,只有好的选题、好的内容还不行,还必须有恰如其分的方式方法,让学员愿学、乐学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,我在教学中创新思路、另辟蹊径,努力探寻让学员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、方法,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。如:在讲授《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在十八洞村的实践与启示》这堂课时,我采取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、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,让学员既有理论收获,也有了感性收获。苦心人天不负,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、实践,我的教学水平、业务能力都大有增长。从原来上讲台惴惴不安、诚惶诚恐,到现在胸有成竹、得心应手。在学习过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:宝剑锋从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!不怕你不懂不会,就怕你不学不干,一切赢在行动!
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2019年10月25日颁布的《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》中指出:科研工作是党校(行政学院)发展的基础支撑。党校的教学,如果没有研究的基本功,讲起课来是轻薄的、肤浅的。我原来是学习心理学专业的,对党校的科研来说,可以说是压力山大。而科研工作是充满孤独而又艰辛的,不仅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,而且还要耐得住寂寞。来党校后,科研成了我实现目标的最大软肋。而党校的教学和科研好比鸟之两翼,缺一不可,相得益彰。为了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,一是勤思考。及时关注国内外大事、当地的时事新闻,勤看文献,多看主流杂志,以便把握前沿动态。同时,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,拓展知识面,以扩展思考的维度,避免局限于某一方面。这样以保证科研有新的角度、新的观点,从而推出新成果。二是广交流。常言道:众人拾柴火焰高。三个臭皮匠,胜过一个诸葛亮!在17年的科研工作中,我领悟到:要把科研工作做好、做强、做优,就需要多交换文献资料、多与科研团队的成员交流、多参加学术会议交流、多与领军人交流。这样,有利于相互取长补短;有利于交流信息;有利于获取更多的第一手材料;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;有利于多出成果、出好成果。三是多总结。通过总结,可以收获科研工作中经验与喜悦,反思科研中的不足之处,便于及时纠偏,及时修正错误,便于做好下一步跟踪研究,便于及时准确地推陈出新。勤能补拙是良训,一分辛苦一分才!通过到党校17年持续的埋头苦干、勤学苦练,我从原来写论文聱牙诘曲、鄙言累句,到现在言之有序、言之有物。近年来,本人在州级以上刊物上共发表论文19篇,州级以上获奖论文30篇,完成省级课题3项,州级课题2项。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!我坚信,在党校这个大熔炉里,只要我们永葆激情、热情和真情,乐为党校人,向阳而生,逐光而行,根植在党校的土壤里,一定能茁壮成长、蓬荜生辉。
(作者系中共吉首市委党校原理研室主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