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远是党校的学生(张佰龙)
在我未进入党校系统工作之前,我先后担任过乡镇、县直部门主要领导。2020年8月,组织找我谈话,要我去党校担任常务副校长。
说句心里话,我当时是有点不情愿的。也许或多或少听到了社会上对党校这个单位的一些“微词”,也许我思想上本来就有一些“作祟”,认为从公务员单位去事业单位“划不来”。可以说,当时的心里有些失落和茫然。但“服从组织安排”是我为人处事的一个准则,我还是毫不犹豫地走向这个全新的领域。从此,命运让我和党校结下了不解之缘,至今已走过了800多个日日夜夜。
近两年的时光,逝者如斯。于我而言,不管是或喜或悲、或苦或乐、或浓或淡、或梦或痛,都是生命中的一次洗礼,一次历练、一抹绽放、一道风景。如果现在还有人问我,你觉得党校怎么样?我会坚定地告诉他,我深深爱党校,为党校人感到骄傲,为党校事业感到自豪,为党校未来感到自信,党校已在我的心里深深地扎根了,融入了血脉,铸入了灵魂。
用心浇灌,贫瘠的土壤也会结出幸福的硕果。我到县委党校任职,俗话说,新官上任三把火,但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,现实足足浇了我“三盘冷水”。上课是党校人的一项基本功。初入党校,我觉得上党课没有什么难,因为我担任了多年的主要领导,经常开会作报告。但是直到有一天,也是我第一次上党课。我作了精心的筹备,自信满满,想象着满堂喝彩的景象。但事与愿违,一堂课下来,台上的我和台下的学员形成了“天壤之别”。台上的我滔滔不绝、口干舌燥,台下的学员无精打采、昏昏欲睡,此情此景,像一盆冷水浇在我头上,让我羞愧。
有了这次深刻的教训后,我对党校的教学工作有了深刻的认识。在党校上课,还真不同于开会作报告,即要有实践,又要有理论,要让学员受启发、受教育,不能简单把上课理解为开会布置工作。
为此,我亲自带班外出学习,学习其他党校教师的授课经验。亲自组织本校教师集体备课,大家取长补短。邀请县级领导和其他部门领导来党校上课,变“一家独唱”为“合力齐奏”。另外做到与时俱进,变“单一课堂”为“线上线下”,就是说,要充分利用新媒体,把上级党校一些好的党课及时上传,让学员跳出龙山看世界。2021年以来,通过不懈的努力,现在县委党校的教学课程已经得到各类培训班学员的广泛好评。两年以来的实践,让我深深感受到,党校是一个大有可为、大有作为的舞台。只有你秉承“责任心是第一执行力”的理念,去用心浇灌、用心培育,贫瘠的土壤也会结出幸福的累累硕果。
肩有大任,党校事业需在奋斗有为中砥砺前行。来党校之前,县委书记和组织部长谈话时特别强调,去党校把建设项目顺利搞完。来党校之后,才知道推进项目建设的难度如此之大,方方面面的矛盾,巨大的缺口资金,都需要亲自去解决。另外,党校属于事业单位,人员流动不畅,多年没有人员进出,年龄偏大,既要做好教学培训工作,又要做好县里的中心工作,真是要钱没钱、要人没人。
苦归苦,难归难,有苦有难也不能耽误党校事业的发展。但如何破解“瓶颈”,我坚定践行了六个字:责任、有为、借势。
责任。党校因党而立、因党而兴、因党而强,姓党是党校与生俱来的基因。党校崇高的政治地位、特殊职能、特定的培训对象,要求党校人必须具有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、更加深厚的理论功底、更加高尚的道德品行、更加积极的人生追求。因此,我对全体干职工特别是班子成员提出了“五不”标准:一个不务正业、一心想跳槽的老师不能当党校老师;一个不把党校岗位当事业对待的老师不是一个好老师;一个不学习、不钻研业务的老师是不称职的老师;一个讲不好党课的老师是不受欢迎的老师;一个做不到“提笔能写、上台能讲”的老师是一名不合格的老师。
事实证明,“五不”标准的推行,让我校干职工都有了深刻的认识,并恪守践行:进入党校工作,并不仅仅意味着拥有了一份工作、获得了一份职业,甚至得到了一个职务,更意味着接受了一项特殊使命、承担着一份重大责任。
有为。党校工作不可或缺,党校工作大有可为。时刻牢记党校的职责和使命,尽心履责,珍惜荣誉,是党校人的立校之本,为政之要。有为才有位,有位更要为。因此,我提出“六青睐”的奋斗目标:以班子的有力赢得党校人的“青睐”;以党校人的有为赢得县委县政府的“青睐”;以党校人的有质赢得全县学员及单位的“青睐”;以党校人的有誉赢得外地各方的“青睐”;以党校的有“特”赢得上级组织的“青睐”;以坚持不懈、久久为功赢得全社会的“青睐”。
事实证明,“六青睐”的贯彻执行和日积月累,凝聚起了学校全体干职工的向心力、向上力和一股强势的“正能量”。全体干职工坚持以“质量立校、人才兴校、特色强校、从严治校”的工作理念和思路,用“绣花功夫”和“工匠精神”,注重“一项工作一项工作抓落实”。这些,无疑助推着学校朝着“上下一条心、拧成一股绳,苦干实干加巧干,奋发图强,科学发展,实现面貌大变样”的良性轨道持续健康发展。
借势。“一个篱笆三个桩,一个好汉三个帮”。党校事业的发展,离不开政策的支撑、上级的指导和社会各界的重视、关怀和支持。如何“草船借箭”求发展?关键在于懂得并擅于“借”。为此,我着重做好了“三抓”:一抓东风。抓住《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》的出台,积极主动对接,寻找有利于我校发展的契机和切入点。二抓领导。想方设法让各级领导重视、关心、支持党校,从而为工作的开展“推波助澜”。我主要做到了“八多”:多请示、多汇报、多联系、多沟通、多协调、多吃苦、多诉苦。三抓帮手。千方百计地让领导、学员、同事、朋友、兄弟党校或社会上的各界人士为党校工作呐喊鼓劲、添砖加瓦。
路在脚下,事在人为。事实证明: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;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。从2022年起,我校各项工作终于迎来了“柳暗花明”,建设项目正顺利推进,预计2022年底总投资5600万余的教学楼、校园食堂、教师房投入使用,龙山县委党校将成为湘鄂渝边区功能设施最完善、环境最优美的党校。
“千淘万漉虽辛苦,吹尽黄沙始到金”。我深深感到:幸福不会从天降,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。基层党校事业的发展,哪一个不是靠艰苦创业、日积月累,最终实现凤凰涅槃的?哪一个不是用汗水、用心血、靠拼搏成就事业的?哪一个不是历经坎坷、困难、挫折,跌倒了再爬起,爬起来再奋斗?世界上的事,想做,总会有办法,不想做,总会有借口。关键是:一要有坚定的信念,百折不饶、矢志不移;二要奋斗,靠勤奋、作为、担当,咬定青山不放松,一步步向目标靠近;三要坚持,不达目的不罢休,不达目标不瞑目!
忆往昔峥嵘岁月稠,展未来征程路漫漫。两年,如弹指一挥间。这两年,有太多的片段将成为我记忆中最为珍重的收藏:神圣的环境,丰富的课堂、纯洁的友谊,既洁净了我的心灵,又抚平了我内心的躁动。课堂上,专家教授老师们的滔滔不绝、旁征博引、循循善诱的风采,展现了知识的无穷魅力;培训中,学员们如饥似渴,认真聆听,深刻领悟,思想碰撞,灵光闪耀,增知长见;党性锻炼时,感慨我党之不易,感受革命之艰难,先烈之浩然正气,坚定之理想信念。太多太多的情景值得去回味,这些或温暖或震撼的记忆都将铭刻在我内心深处。
这两年,有太多的收获将成为我一生中弥足珍贵的积淀:两年的历练,让我的内心慢慢趋于平静,少了些心浮气躁,多了些潜心静心;两年的历练,让我的精神沐浴了阳光,我在愉悦中拓展了视野、丰富了阅识、增长了才干、提升了素质;两年的历练,也让我对“德”有了更深的认识,做官先做事,做事先做人,感恩组织,责任担当;忠诚公正,清正廉洁;从容淡定,理性清净。我想这是我的一道护身符,会保我一生平安,我将永远铭记。
《礼记》曰:“大道之行,天下为公。”我觉得党校给我的最大财富,不是枯燥的理论,也不是有限的知识,而是一种对远大理想的执着信仰和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。得了“道”,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,同时在做事的过程当中,也解决了做人的问题,在做事和做人上都有了新的提升。这也许是我今后最应该把握的一点。
未来的路上,等待我的也许是荆棘,也许是指南针,我不知道。我唯一可以肯定的是,我对未来有信心,因为我在努力。我坚信,党校的春天已经来临,党校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,我自己也永远是党校的学生。
(作者系中共龙山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)